LED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各路资金进入的情况下,规模持续扩大,呈快速发展态势。今年下半年,LED的发展步伐加快,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市场因为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变得有所混乱。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随着LED产业的日渐发展成熟,受投资过热、欧债危机、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质量问题、性价比问题等一系列因素的不同程度影响,使国内LED企业陷入大面积亏损的发展危局。表现在产能扩张步伐过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整体利润不断下滑、“洗牌”格局初显;发展资金短缺,缺市场拓展的渠道等。
“国内企业发展重点领域主要放在下游的封装环节,而最为关键的热平衡和荧光粉持久高效的技术专利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的LED照明产品依然与国际产品有着较大的差距。”周保臣认为,缺乏LED核心技术是导致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硬伤”,
另外,国家标准、规范和检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有效市场需求难以培育。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LED是朝阳产业,目前处于婴儿期,技术路线充满着不确定性,产品升级换代很快,不能作为成熟产业来看待。目前行业缺乏权威的行业技术标准;企业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下游的应用领域,在上、中游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
“LED照明要想快速替代传统照明,关键是成本。成本、质量、品牌将会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杭州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包秀杰告诉《中国电力报》记者,我国LED行业面临很严峻的转型任务,产业低谷促使企业必须练好内功。